存款2000萬,每天只能吃米飯和納豆:日本破產老人的生活太窒息了!

漫果兒 2022/04/06 檢舉 我要評論

在日本,1947-1951年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,被稱為 「團塊世代」

他們占日本總人口的10%,約有1000萬左右。

從他們出來工作到退休這段時期,剛好經歷了日本經濟起飛和泡沫經濟導致衰退兩個時期。

因此他們也被稱為日本「一億總中產」的中堅力量。

(一億總中產,日本60到90年代初期的一種國民意識;因為經濟高速發展,九成左右國民都自認為是中產階級。)

然而,這些原以為自己是日本富裕階層的團塊世代,卻有很大一部分人,在老年過上了捉襟見肘,幾近破產的生活……

有一部由NHK制作的紀錄片《團塊世代: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》,就講述了這一代人退休后的窘迫生活。

01

69歲的河口晃一個人住在在埼玉縣。(紀錄片拍攝于2016年,文中人物都為影片拍攝時期年齡)

他每個月的年金(養老金)有14萬日元,在團塊世代中已經算是高收入。

但是自從診斷為高血壓以后,他每個月的醫藥費開支就增加了7000日元。

林林總總,一個月的生活開銷算下來要14.9萬日元,完全是入不敷出的狀態。

團塊世代中67%的人,都像河口一樣,僅靠年金根本無法維持生活。

他年輕時從運貨司機打拼到了管理層。

最輝煌的時候,河口晃的年收入達到了1000萬日元】。

他在20多歲時結婚生子,但是由于常年只顧著工作忽視了家庭,妻子在他43歲時與他失婚。

隨后,日本泡沫經濟破滅,河口晃被公司辭退,開始依靠打零工過日子。

年輕時候的河口晃花錢大手大腳,沒有節制,導致他并沒有多少存款。

65歲時,他找到了一份醫院當駕駛員的工作,時薪1000日元。

而這一年,他39歲的兒子因為經濟問題找不到工作,97歲的老母親蕸子長期住在養老院里。

蕸子的年金剛好夠支付自己在護理中心的費用,同樣過得很拮據。

河口晃很想在生活上給予母親一些幫助,但是他實在愛莫能助。

就連每次去探望母親,單程5000日元的車票對他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

因為沒有錢,他也不能給母親買點什麼貴重的禮物。

這次,他只花了600日元買了母親愛喝的飲料和腌梅子。

接受采訪的時候,他說:

「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破產的問題,現在的情況和4、50歲時想象的完全不一樣。」

其實像河口晃這樣還能通過打工來自給自足,并且只需要偶爾照顧父母的「團塊世代」已經算是幸運。

根據日本政府的調查顯示,團塊世代中有28.7%的人需要照顧老人,31.7%的人需要接濟子女。

日本放送大學教授宮本理子說,團塊世代的父輩是日本乃至全球最長壽的一群人,他們(團塊世代)的下一代又蒙受了動蕩時代浪潮的沖擊。

處于父母和子女夾心壓力之下的「團塊世代」,需要承擔兩份責任。

02

已經雙雙67歲的新美夫婦,是「夾心層團塊世代」的典型代表。

新美夫婦每個月的年金加在一塊有22萬日元。

但在兒媳因為意外去世后,36歲的兒子就帶著兩個孫子和他們住在一起。

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,兒子現在也沒有正職工作。

偶爾能靠朋友介紹,承接殯儀館的插花業務,但收入十分不穩定。

目前兒子和兩個孫子的生活開支,都是新美夫婦承擔。

新美無奈地說到: 「大伙都靠爺爺的工資吃飯呢。」

更加雪上加霜的是,他們90多歲的母親每周需要在醫院住四天。

母親一個月的年金只有3萬日元,連護理費都不夠。

現在,他們一家人每個月光是煤氣、電費就要5萬日元。

兩個孫子又在長身體的階段,20斤的大米連一個月都吃不到。

再加上9.9萬日元的擴建房屋貸款和各項開支,新美一家每個月的花銷就要47萬日元。

因此,新美67歲的丈夫不得不到殯儀館從事外送工作,每月賺取15萬日元補貼家用。

但即使這樣,全家仍然需要從丈夫200萬日元的積蓄中,拿10萬日元填補月生活費的缺口。

年輕的時候,新美夫婦屬于當時日本典型的中產家庭。

他們買了小轎車,休息日全家都會出門游玩。

新美說,年輕的時候,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過養老的問題。

現在的情況,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。

按照目前的形勢看,丈夫的存款也只夠花兩年的時間。

他們不敢想象,一旦存款花完,真的破產了,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。

03

有著同樣困境的還有68歲的青山政思,他有著2000萬日元存款,卻過著非常拮據的生活。

青山和母親每天的伙食開支都控制在600日元以內,午餐就是一碗白飯和幾顆納豆,幾百日元的小菜也要分幾餐來吃。

根據日本內閣的數據顯示,團塊世代的父母都是農民或者小商販出身。

他們的年金非常少,甚至很大一部分是0年金。

青山91歲的母親千代就因為年輕時繳不起年金保費,所以沒有年金。

青山政思一個月的退休金只有8萬日元。

但年事已高的母親光是每個月的醫療護理費用需要3萬日元。

加上其他的花費,全家的固定開支要15萬日元,每月有7萬日元的缺口。

再加上患上老年癡呆癥的母親,時時刻刻都需要人照看。

青山沒有辦法出去打工,只能每月花存款補貼生活。

雖然照顧母親的工作很繁瑣,看不到盡頭。

但青山說,母親年輕時通過副業辛苦養大了他,因此照顧母親是應盡的本分,自己會照顧母親到最后一刻。

晚飯前,青山問母親面包和米飯想吃什麼。

母親說「兩個都好」,母子倆發出了爽朗的笑聲。

對于現狀,青山既擔心又迷茫。

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,這樣下去只能坐吃山空。

想到這里,他說: 「存款用完以后,我可能會考慮擇自S之類的事情。」

但其實,青山政思大可不必這麼悲觀。

像青山這樣有一筆不小的存款,至少可以在幾十年內保證基本的生活。

沒有人可以預料明天。

但對于每個人來說,清晰地規劃好自己的人生,養成定期儲蓄和財務管理習慣,是很有必要的事情。

「未雨綢繆」的理念,永不過時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