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最慘」宇航員的傳奇人生。
一直以來,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從未停止,而近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,許多國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。
其實,「登天」依舊是一場與命運的賭注,充滿著未知與風險,所以每每看到宇航員出征時,我們都會祈禱著他們能夠平安歸來。
但30年前,一位宇航員的經歷卻很離奇,這位宇航員在登天后竟然被國家「遺忘」在太空近一年之久。
更令人驚訝的是,在成功返回地球后,他的國家也沒了,因此他也被稱為「史上最悲慘的宇航員」,他就是謝爾蓋·克裡卡列夫(Sergei Krikalyov)。
1958年,克裡卡列夫出生在蘇聯列寧格勒一個高知家庭,父親是工程師,母親是學校教導主任。
受家庭氛圍的影響,克裡卡列夫自幼便聰穎過人,尤其對各種機械非常感興趣,身為工程師的父親也很支持他的愛好。
後來,克裡卡列夫憑藉自身的天賦和努力,考上了列寧格勒機械學院。在完成學業的同時,他的夢想也在生根發芽,他希望有一天能飛向太空,看看地球之外的世界。
畢業後,克裡卡列夫順利進入了蘇聯的航太所工作。起初他只是做一些機械的維修和設計工作,與他心目中的航太事業相差甚遠。
但在1985年,一次偶然的事故改變了他的命運。
由于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任務失敗,克裡卡列夫作為拯救小組中的一員,在關鍵時刻臨危不亂,發揮了重要作用,使原本的糟糕局面化險為夷。
經過這次事件後,所有人都認為正值大好年華的克裡卡列夫,無論是從對航太的認識和機械裝備的操作上,還是自身素質上來說,都是一顆極好的宇航員苗子。
之後克裡卡列夫被蘇聯航天局選中,在通過重重測試之後,克裡卡列夫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蘇聯宇航員。
這一年,他剛滿27歲。
而對于此時的他來說,走出地球,邁進太空的目標,也變得更加堅定,在他成為宇航員的第三年後,他終于迎來了這樣的一個機會。
1988年,經過3年的艱苦訓練,克裡卡列夫乘坐聯盟TM-7號太空船進入和平號空間站,他在和平號空間站待了115天,之後乘坐飛船順利返回地球。
這是他第一次執行航空任務,憑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身體素質,他出色地完成了這次任務。
由于執行任務很順利,蘇聯當局決定,1991年再次將克裡卡列夫送入太空,進入空間站執行任務。
然而,他沒有想到,這一次的太空之旅,竟然成為一段讓世人啼笑皆非的奇幻之旅。
1991年,33歲的克裡卡列夫和兩位同事,從位于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出發,飛往和平號空間站。
他們在太空的任務期限是5個月,在順利完成上級派遣的工作之後,他們又完成了太空7次空間行走。
工作順利完成後,他們也即將要返回地球,但意外也就此發生。
太空艙的其他同事在完成各自的任務後,都陸續返回了地球,可克裡卡列夫一直等到規定回程的期限,都沒有收到任何的返航通知。
他不禁在心裡懷疑,難道是通訊系統壞了,還是國家丟下了自己?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,可克裡卡列夫內心的疑團始終沒有解開。
然而,當他進行了7個多月的工作之後,卻從地面接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,自己的國家,沒了。
原來在克裡卡列夫進入太空執行任務半年後,他的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動盪,不久後雄霸世界多年的蘇聯土崩瓦解,四分五裂成了15個國家。
隨著蘇聯的瓦解,各國亂成一團,忙著分割蘇聯家產,自然也就忘記了太空中原來還有位宇航員沒回來。
國家解體,失去原有家園,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。他無法想象,此時此刻地面上是怎樣一幅荒涼的場景。
克裡卡列夫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,除了繼續守著太空站,他不知道該做什麼,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,他每天都問自己:「我有足夠的勇氣嗎?我能硬撐到最後嗎?」
雖然對失去國家感到震驚,但在焦急的等待中,他沒有放棄希望,而是積極嘗試與地面取得聯繫。
終于有一天,克裡卡列夫的求救得到了地面的回應,這讓他感到無比欣慰,心想這段魔幻之旅眼看就要結束了。
可令人沒想到的是,現實的殘酷再一次給他重重一擊,他等來的不是重返地球的好消息,而是一個五雷轟頂的告知:「國家正面臨巨大危機,沒有錢把他接回地球」。
一個月後,他得到的還是同樣的答案,又過了一個月,仍是同樣的說辭,克裡卡列夫這下徹底絕望了。
萬幸的是,當時並不是克裡卡列夫一個人在太空中,還有一個于10月份剛來太空站準備接替克裡卡列夫的沃爾科夫。再加上當時美國向他們提供了及時的幫助,有充足的糧食儲存,他們並無太大危險。
于是兩人在太空成為了一對「苦命鴛鴦」,互相一起鼓勵,等待營救。
在浩瀚的太空中,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?誰也不知道。
內心的不安和惶恐在與日俱增,因為沒有人關心他們,他們能做的好像只剩下聽天由命。
就這樣,在無人問津的日子裡,克拉卡列夫在太空漂泊了整整311天。
不過令人欽佩的是,即便處于絕境中,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使命。
作為一名優秀的宇航員,克裡卡列夫深知,任何無謂的掙扎都是徒勞。
與其如此,不如每天都保持著一個精神飽滿的狀態,認真完成宇宙探索的工作,等待奇跡出現。
或許是他這種堅韌的精神感動了茫茫宇宙,奇跡果然出現了。
後來,在蘇聯解體後,由于種種因素,俄羅斯便將「和平號空間站」賣給了德國,在德國的幫助下,才將這位「倒楣的太空人」接回地球。
1992年3月25日,幾經曲折,克裡卡列夫終于回到了久違的地面,由于在太空中待的時間太久,他的身體非常虛弱,在他落地時,有媒體寫道:「他臉色蒼白,汗流浹背,就像一塊濕麵團。」
● 克裡卡列夫回到地面
然而,身體上的摧殘可以恢復,心靈上的打擊卻難以癒合。當克裡卡列夫艱難地從飛機上走下來時,身著印有「蘇聯」字樣的太空服,太空服上紅色的蘇聯國旗依稀可見。
難過的是迎接他的民眾早已不認識宇航服上的國家標誌,克裡卡列夫感到無比失落和難過。
在太空「流浪」近一年,再回來時,自己不知不覺已經加入了俄羅斯的國籍,家鄉也從列寧格勒變成了聖彼德堡。
曾帶著光榮的使命為國出征,卻意外流浪太空無人問津,再返回時,卻早已物是人非。
此番魔幻景象,他無從排解和釋懷。
● 休息中的克裡卡列夫
在幾天後的新聞發佈會上,克裡卡列夫說:「我曾經居住在蘇聯的領土上,現在我回到的是俄羅斯。」
回到地面後的很長時間,克裡卡列夫都鬱鬱寡歡,好在他的英雄事蹟在當時被廣泛傳播,國家和民眾的稱讚和肯定使他略感欣慰。
值得一提的是,蘇聯解體後,原本屬于蘇聯的部隊人員被重新分配,當清點到克裡卡列夫時,發現並沒有他的消息。
當時的長官勃然大怒,他認為克裡卡列夫可能做了逃兵,這樣的人是要處決的,長官甚至下了全球通緝令,不管克裡卡列夫藏到哪裡都要將他揪出來以儆效尤。
直到了解真相後,他們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補救,因為這場飛行,克裡卡列夫被稱為「蘇聯最慘宇航員」「最後的蘇聯人」。
這段離奇的航太經歷,也成為克裡卡列夫生命當中無法抹去的記憶。
很多人猜測,有過這樣的經歷,克裡卡列夫很可能不會再參與任何航太任務了。
可事實恰恰相反。
克裡卡列夫非但沒有放棄熱愛的航太事業,而且不到兩年,他又一次踏上了自己的太空之旅,作為一個真正的航太人,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允許他做一個逃兵。
1992年10月,在俄羅斯和美國合作的一項宇航任務中,克裡卡列夫成為了美國「發現」號機組人員。
1994年,克裡卡列夫跟隨發現號太空船進入和平號空間站,他也因此成為第一個乘坐NASA太空梭的俄羅斯宇航員。
在隨後10年的時間裡,克裡卡列夫又先後執行了多次宇航任務,並且參與搭建國際空間站。
憑藉著在航太方面的卓越成就,他不僅獲得了俄羅斯聯邦英雄的稱號,還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讚譽,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際航太英雄。
直到2007年,克裡卡列夫才宣佈正式退役,屬于他的精彩時代也最終落幕。
從第一次登入太空到退役,克裡卡列夫累計在太空停留803天9小時39分鐘,成為世界上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的宇航員。這個紀錄直到2015年才被打破。
退役之後,克裡卡列夫雖然過著低調安逸的生活,但他仍是一名宇航員培訓主管,培養出了許多出色的宇航員。
克裡卡列夫的宇航生涯,充滿了傳奇色彩。
年輕時的那場「鬧劇」非但沒有擊垮他,反而磨煉了他的意志,並讓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就。
除此之外,這段有趣且驚險的太空飛之行,也被載入了人類史冊。
退役後的克裡卡列夫雖然榮耀加身,但他卻一直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,在航太事業裡繼續發光發熱。
更重要的是,克裡卡列夫的精神永遠影響著千千萬萬的航太人,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也因此更加堅定。
-END-